什麼是燙金
傳統上,將需要呈現的圖騰或是文字製作成模具,再與金箔接觸,將金箔壓印在需要物件的表面上,視覺上強調圖騰或是文字。不過後來因為成本考量,以及燙金需求普及,藉由電鍍鋁取代金箔,不僅成本低,而且顏色效果變化更大。
後來,更演變出數位燙金,就是先利用數位印刷的方式,將需要的圖騰或文字透過碳粉列印出來,接著再覆蓋一層金箔,透過對碳粉加熱與金箔接觸,就可以在有碳粉的區域吸附金箔,達到無版印刷的功能。
而數位燙金的測試其實也可以自己玩看看,我們曾經用黑白的雷射印表機在紅包袋上印出吉祥話,接著鋪上金箔紙,再用護貝機滾一次,就達到了類似效果。
皮革燙金注意元素
有很多人燙金在皮件上會發現並沒有想像中這麼容易,失敗率也高,卻不知道問題在哪裡,只能不斷嘗試,浪費了許多時間與材料。因此,我們根據實務上的經驗整理了影響燙金品質的元素讓大家參考,透過這些元素的改善,都可以讓燙金成功率大為提升,也能當作燙金設備選購的方向。
- 水平
- 壓力
- 溫度
- 時間
- 材質密度
水平 – 當燙金銅模或是鋅版要進行燙金作業時,務必要做到模具平面與需要燙金的皮革或是其他材質達到水平狀態,這樣可以確保銅模跟材料接觸時可以同時接觸與同時離開,以及所承受的壓力相等,這樣可以確保燙金品質的完整。
壓力 – 不同壓力可以讓燙金呈現不同的凹陷效果,達到另一種造型要求,若是量產品時,則要控制這個因素,讓每一個燙金成品能有固定的下壓效果,進而有一致性。要需要注意的,使用夾具要儘量讓模具不要有騰空的狀態出現,例如夾了一個大型模具,除了與夾具接觸的部位之外,都呈現騰空狀態,若模具本身是比較薄的銅片或是鋅版,這樣燙金會發現,模具騰空的地方很容易失敗,原因就在於騰空使得壓力不拘所造成的結果。
溫度 – 不同的金箔,不同的材質,都可能需要調整不同的溫度,甚至模具材質影響到導熱是否均勻,傳導熱能是否快速,都會影響燙金品質。若是需要大量量產的狀態下,一個品質優良,加熱溫度穩定的溫控器就顯得相當重要。可以維持溫度參數,就能讓每一個燙金作品效果一致。
時間 – 這裡所謂的時間是指燙金模具透過金箔與需要燙金的材料接觸的時間,等於是影響熱能傳導的總和,時間越長,材料受熱的能量越多,若是超過一個能量,反而會導致燙金效果模糊,這是因為材料其他地方也受熱,將金箔一併沾黏所導致。因此適當的加熱時間也是很重要的,這部分在量產之前,需要先找到一個適當的時間,並透過設備裝置讓每一次的燙金時間都維持固定,這樣就可以有固定品質的效果產出。
材質密度 – 這是最讓人疏忽的地方,但是在皮革燙金上卻是常常面臨的問題。不同的皮料燙金,有些明顯很好處理,有些卻失敗率極高,我們也有類似經驗,後來發現這是不同皮革材質所造成的問題,例如直鞣牛皮結構紮實,模具下壓時可以得到較好的應力回饋,這樣燙金就相對容易成功。但是鬆軟的羊皮,則是相對容易失敗,主要是模具接觸皮面時,皮底組織相對柔軟,模具下壓時,對於皮面的壓力較弱,就像是一個人躺在海綿上,就算被另一個人壓著,因為海綿柔軟的原因,被壓的人其實不會感受到太多壓力。
其他注意事項
一開始我們也是嘗試各家的燙金紙,但因為上述的五大變素很難掌控,所以燙金紙的好壞也很難有所評價。直到我們開始可以控制五大變素之後,才開始能夠分辨燙金紙的品質是否適合我們的工作。
多功能電動壓力機的誕生
選購一台好的燙金機,其實主要從結構上去判斷:
能否維持垂直的運作方向,同時保持模具水平不歪斜。
溫度控制器的品質是否良好,提供穩定溫度。
能否控制下壓行程,給予不同效果的壓力。
能否預先設定時間,自動抬升,確保每一次的燙金時間都固定。
如果能夠做到上述四個面向,基本上在燙金作業的量產工作上絕對都會有很好的表現。
而我們精心開發的壓力機,在燙金表現上,不僅輕鬆完成上述四個面向,在物料的定位上也提供很聰明的設計,即使不依靠紅外線,單純靠著結構設計就能輕鬆完成定位。
不過,最後工具機械的採購還是要根據實際工作的需求,如果只是燙個文字,或是小型圖騰,其實對於設備的要求不高,有時候手持式的就可以勝任。但若是需要量產,更大更複雜的圖案,或是面對各種材質,木頭、壓克力、皮革、膠膜等等…一個好的壓力機就變得非常重要,不然消耗的材料跟時間都變成一種奢侈。
照片是我們參加創客松競賽取得冠軍的樣品機,目前已經升級至二代機,壓力更強,下壓力量更集中,精密度更高,有興趣的朋友歡迎跟我們聯繫。
